close
英國的大衛.鮑森牧師(David Pawson)從他一生捍衛聖經的真理,生活一切以聖經為依歸的教導,在上帝的話語中得到屬靈的餵養並重新得力。
大衛.鮑森堅持的讀經原則
大衛.鮑森牧師強調讀經必須一卷一卷的讀,絕對防止斷章取義,為了讓讀者更多認識他在這方面的原則,我們特別從他講解新約四福音書的開頭時,他自己所做的說明,再次提供與大家來分享:
今天我(大衛.鮑森)要講的是《聖經》這本書。 這是一本教人有智慧而不是變聰明的書。有許多書能夠教人變聰明。但這本書,也只有這本書,卻會教你得智慧。我寧可求智慧,不求聰明。有聰明能夠賺大錢,但是有智慧才懂得怎麼樣過人生。每個人讀這本書的方法各有不同。有人把它當藥來用,每天讀10節,魔鬼就不敢近身。有的人則是藉助研經材料,他們經文讀得不多,研經材料倒是讀得挺多。 常常是快速瀏覽經文後,接著研讀經文的註釋。
神要我們如何研讀祂的話語呢?首先我要告訴各位,《聖經》一詞的原文為複數形式而不是單數形式,源於希臘文的biblia,意思是書卷合集。也就是套書、叢書的意思。聖經時許多書卷的合集,有詩歌、箴言、歷史書和先知書。我們讀經一定要一本一本地研讀。現在的聖經已經收到嚴重的破壞,在聖經裡標註章節號碼,以至於今天許多基督徒變成照本宣科。如果我要說約翰福音三章16節,我多半會說成「希西家書」三章16節,或是隨口取個書名或章節。之後便會看到會眾翻找著聖經,努力找出「希西家書」三章16節。但是聖經裡沒有這本書。
有個人聽了我的錄音帶一段時間之後,來問我說:「大衛,你是個聖經學教師。為什麼你解經從來不用經文的章節號碼呢?」我回答他說:「因為神從來不打算在經文中標註章節號碼。這種做法切割了神的話語,並不符合上帝的本意。有哪一本書像這樣每個句子都有編號的?這種做法不是很奇怪嗎? 整本聖經囊括了很多卷書,我們必須了解每本書的類型、寫作的目的,還有裡面的內容。」
我寫過一本書,名叫《如何帶領初信者—屬靈接生學》(以琳出版)。出版以後我非常地驚訝,書裡的內容明明是講重生,以及如何幫助別人重生,但是這本書出版以後呢,大英圖書館卻把它收藏在「分娩」這個書類。所以現在如果想到公共圖書館去找這本書,得到婦科類才找得到。一個人到圖書館去借書,不可能藉閱讀園藝書來學烹飪,也不可能藉閱讀小說來學電腦。但是有許多人卻從聖經斷章取義,不管前後文(或稱上下文),也不問經文出處或背景,就認定那是神的意思。
有一段經文是一個典型的例子,「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,凡事都能做」(腓4:13)。「凡事」指的是哪些事?我常常會問會眾?靠著基督你能做哪些事?他們會說:作見證、醫治、禱告。我說,其實這節經文指的根本就不是那些事情。 它指的是一個人必須要靠自己的收入維生。這段經文在現今是非常重要的。保羅說:「無論什麼景況,我都可以知足」(腓4:11)。我能處豐富,也能處卑賤。這秘訣我已經學會了。我最近發現某個教會中,有三分之二的會眾都在負債。他們需要明白這段經文的意義。要控管自己的薪水,適當分配收入,這全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基督。我能靠著退休金度日,非常切身。
但是如果斷章取義的話,就會完全抓不到它的含義。
轉載至 好消息雜誌 2010,8月號第188期月刊文章/陳家霖
大衛.鮑森堅持的讀經原則
大衛.鮑森牧師強調讀經必須一卷一卷的讀,絕對防止斷章取義,為了讓讀者更多認識他在這方面的原則,我們特別從他講解新約四福音書的開頭時,他自己所做的說明,再次提供與大家來分享:
今天我(大衛.鮑森)要講的是《聖經》這本書。 這是一本教人有智慧而不是變聰明的書。有許多書能夠教人變聰明。但這本書,也只有這本書,卻會教你得智慧。我寧可求智慧,不求聰明。有聰明能夠賺大錢,但是有智慧才懂得怎麼樣過人生。每個人讀這本書的方法各有不同。有人把它當藥來用,每天讀10節,魔鬼就不敢近身。有的人則是藉助研經材料,他們經文讀得不多,研經材料倒是讀得挺多。 常常是快速瀏覽經文後,接著研讀經文的註釋。
神要我們如何研讀祂的話語呢?首先我要告訴各位,《聖經》一詞的原文為複數形式而不是單數形式,源於希臘文的biblia,意思是書卷合集。也就是套書、叢書的意思。聖經時許多書卷的合集,有詩歌、箴言、歷史書和先知書。我們讀經一定要一本一本地研讀。現在的聖經已經收到嚴重的破壞,在聖經裡標註章節號碼,以至於今天許多基督徒變成照本宣科。如果我要說約翰福音三章16節,我多半會說成「希西家書」三章16節,或是隨口取個書名或章節。之後便會看到會眾翻找著聖經,努力找出「希西家書」三章16節。但是聖經裡沒有這本書。
有個人聽了我的錄音帶一段時間之後,來問我說:「大衛,你是個聖經學教師。為什麼你解經從來不用經文的章節號碼呢?」我回答他說:「因為神從來不打算在經文中標註章節號碼。這種做法切割了神的話語,並不符合上帝的本意。有哪一本書像這樣每個句子都有編號的?這種做法不是很奇怪嗎? 整本聖經囊括了很多卷書,我們必須了解每本書的類型、寫作的目的,還有裡面的內容。」
我寫過一本書,名叫《如何帶領初信者—屬靈接生學》(以琳出版)。出版以後我非常地驚訝,書裡的內容明明是講重生,以及如何幫助別人重生,但是這本書出版以後呢,大英圖書館卻把它收藏在「分娩」這個書類。所以現在如果想到公共圖書館去找這本書,得到婦科類才找得到。一個人到圖書館去借書,不可能藉閱讀園藝書來學烹飪,也不可能藉閱讀小說來學電腦。但是有許多人卻從聖經斷章取義,不管前後文(或稱上下文),也不問經文出處或背景,就認定那是神的意思。
有一段經文是一個典型的例子,「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,凡事都能做」(腓4:13)。「凡事」指的是哪些事?我常常會問會眾?靠著基督你能做哪些事?他們會說:作見證、醫治、禱告。我說,其實這節經文指的根本就不是那些事情。 它指的是一個人必須要靠自己的收入維生。這段經文在現今是非常重要的。保羅說:「無論什麼景況,我都可以知足」(腓4:11)。我能處豐富,也能處卑賤。這秘訣我已經學會了。我最近發現某個教會中,有三分之二的會眾都在負債。他們需要明白這段經文的意義。要控管自己的薪水,適當分配收入,這全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基督。我能靠著退休金度日,非常切身。
但是如果斷章取義的話,就會完全抓不到它的含義。
轉載至 好消息雜誌 2010,8月號第188期月刊文章/陳家霖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